close

DSC00713.jpg    

*課程名稱:醫療衛生相關媒體教學與實作

*講師:中央社 陳清芳記者

*撰寫者:社工服務組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陳韋筑

*內容大綱:

  1. 介紹媒體人的工作方式(記者、主編、主播、攝影等)與新聞的傳播模型(借來的、免錢的、叫賣的、真的是新聞)。
  2. 陳清芳記者的精采生活分享,介紹新聞的寫作過程。
  3. 解說醫藥新聞的功能,並告訴我們企業是如何用錢來減少媒體對自己的負面報導,讓我們了解成為公民記者的重要性。  

DSC00719.jpg

*心得:

今天很高興邀請到陳清芳記者來跟我們分享她的經驗,本來以為醫藥線記者都是嚴肅的,可是清芳記者卻很活潑,她用有趣的方式來介紹媒體人不同的工作,並顛覆了大家認為主播就是花瓶的負面觀感,她也透過自己的語言和理解,將新聞的傳播模型分為四種有趣的類別,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新聞媒體的產出方式。

 

DSC00711.jpg   

清芳記者跟我們分享了許多她當記者時的所見所聞,讓大家知道原來短短兩分鐘的新聞,背後卻是一大個工作群花了許多時間、風雨無阻而共同完成,透過這堂課我們也聽到許多秘辛,原來許多大企業會利用錢來掩蓋自己的負面報導,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,例如像六輕,如果一開始媒體就報導,並有人為此事負責,也許六輕也不會燒那麼多次,我認為,現在的媒體道德與關注的焦點真的改變了很多,不但時常會出現記者在喪禮上問家屬的感想,有時拿個點閱率高的小短片就可以當成一則新聞,狗仔隊的出現,更使得公眾人物失去隱私,並且隨意斷章取義,製造出不實的報導,而藉口就是「為了要滿足人們的偷窺慾」,報導的水準也有所改變,口味逐漸朝腥羶色發展。破壞台灣國際形象的兩大角色,一個是立法院,另一個就是台灣的媒體,不過清芳記者在台灣這樣的媒體文化中,卻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,鼓勵我們要有成為公民記者的責任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可貴的事!因此,要如何在觀看一則報導時,可以跳脫媒體限制我們的思考框架,我覺得是現代公民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wana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